一般而言青鳳蝶通常都是動作輕靈,飛行快速,像個過動兒,不過這隻青鳳蝶遠遠望去卻是靜止不動,我趨近一看,才知道它已喪送在一隻蜘蛛的虎口。


這隻蜘蛛擁有很好的保護色,棲息在綠色的莖葉上,不注意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難怪連飛行這麼快速的青鳳蝶都會馬失前蹄。



這隻蜘蛛叫台灣綠貓蛛,體型頗大,現場看頗為嚇人。





落難的小紫斑蝶

臺灣綠貓蛛
學名:Peucetia formosensis Kishida, 1930
科名:貓蛛科 Oxyopidae
俗別名:臺灣貓蛛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15~ 21 mm。背甲綠色,散生多數黑褐色點斑。額部由前中眼至上顎前方末端有一條黑色細線;另外,從頭部側面至上顎側面之中點還有一條黑色細線。眼睛排列方式與斜 紋貓蛛相同,二個前中眼最小排在最前方,其餘六眼約等大,排成六角形,前、後側眼之間距大於後列中、側眼之間距。中窩縱向。胸板心形,綠色,中 央有一黑色細線紋。步足淺綠褐色,密佈黑褐色細斑,尤以腿節最明顯。各步足均具許多長刺。腹部長卵形,向後端逐漸尖細。腹部綠色,背面中央有一條寬的灰褐 色縱帶。腹部腹面中央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直達絲疣前方。雄蛛體長約12 mm,體色與雌蛛相同,但腹部較細小。觸肢細長,綠色,末端漸呈褐色。觸肢器具有一匙狀的指示器。


【習性】
  臺灣綠貓蛛主要分布於臺灣中、南部和臺東之低海拔山區,常在草叢和灌木之葉面上徘徊覓食,由於具有良好的保護色,不易被發現。雌蛛亦有伏在卵囊上護卵的習性。


【分布】
  臺灣。





這是一隻長相很怪異的蜘蛛,在樹葉上等待獵物到來。
它叫豹紋貓蛛。

豹紋貓蛛
學名:Oxyopes sp.
科名:貓蛛科 Oxyopidae
俗別名: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10~ 14 mm。背甲黃褐色,密佈綠褐色放射狀和網目狀的斑
紋,如同花豹,因此得名。無明顯的中央平行細縱紋,且額部和上顎前緣
之黑色細線也不明顯。眼睛排列方式與其他貓蛛相同,二個前中眼最小排
在最前方,其餘六眼約等大,排成六角形。胸板黃色,無斑紋。步足黃褐
色,具有許多長刺,各刺基部黑色。腹部長卵形,向後端逐漸尖細。腹部
背面為綠褐色,具有鑲黑邊之黃褐色斑紋整齊排列。腹部腹面灰褐色,中
央有一條黑褐色縱帶,由胃外溝至絲疣前為止。雄蛛體長約8 mm,體色與
雌蛛略同,但背甲斑紋不明顯,腹部較細小,體色綠味較濃。觸肢末端之
觸肢器膨大,黑色。



【習性】
  豹紋貓蛛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以低海拔山區較為常見,常在草叢和灌木之葉面上徘徊覓食。雌蛛產灰黃色的卵囊於葉背,並伏在卵囊上保護。


【分布】
  臺灣。





這是最常見的細紋貓蛛

細紋貓蛛
學名:Oxyopes macilentus L. Koch, 1878
科名:貓蛛科 Oxyopidae
俗別名: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7 ~10 mm。背甲隆起,橙黃色,中央有兩條褐色
或黑褐色的平行細縱紋,兩側常各具有一條顏色較淺或斷續的細
紋。此外,由前中眼至上顎毒牙基部還有一條黑色細線。眼睛排
列方式與斜紋貓蛛相同,二個前中眼最小排在最前方,其餘六眼
約等大,排成六角形。胸板黃褐色。步足淺褐色,具有許多長刺
。腹部長卵形,向後端逐漸尖細。腹部背面有一條黃褐色或紅褐
色縱帶,兩側鑲有黑邊,直達腹部末端,不具斜紋。腹部腹面有
一條黑褐色縱帶,由胃外溝至絲疣前為止。雄蛛體長約6 ~ 7 mm
,體色與雌蛛相同,但腹部較細小,觸肢末端之觸肢器黑色,杯
葉末端較斜紋貓蛛細長。


【習性】
  細紋貓蛛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以低海拔山區較為常見,常在草叢和灌木之葉面上徘徊覓食。雌蛛產白色的卵囊於葉背,並伏在卵囊上保護。


【分布】
  中國、日本、臺灣。





它是自己不會織網,借用別人蛛網捕食獵物的寄居蛛
它叫赤腹寄居姬蛛,看到人時還會裝死,蜷縮成一團。

赤腹寄居姬蛛
學名:Argyrodes miniaceus (Doleschall, 1857)
科名:姬蛛科 Theridiidae
俗別名:桔紅錐腹蛛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5 mm。 背甲紅褐色,頸溝和放射溝明確;頭部隆起,眼域黑褐色,兩列側眼相接。步足黑褐色,各步足基節和腿節中段為紅褐色。腹部向上隆起,呈直立的錐形。腹 部為朱紅色,前側方具有白色橫紋;腹部頂點(尖端)、絲疣之後和胃外域呈黑色。體色特殊,與其他寄居姬蛛明顯不同。雄蛛體長約3~4 mm,體色和斑紋均與雌蛛同,但腹部較短小,眼域隆起,額頭具有小缺刻與雌蛛不同。


【習性】
  為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和平地最常見的寄居姬蛛。常寄居於別種大型的蜘蛛網上,如人面蜘蛛屬(Nephila)、鬼蛛屬(Araneus)、雲斑蛛屬(Cyrtophora)、銀腹蛛屬(Leucauge)和金蛛屬(Argiope)等的蜘蛛網上。


駐網時,常將第III步足向前併攏伸出與腹部呈90度。主要取食寄主網上的小型獵物。卵囊黃褐色,其形狀與裂額寄居姬蛛(Argyrodes fissifrons)相似,為燈籠形,以細絲狀長柄懸掛在寄主網上。


【分布】
  中國、日本、新幾內亞、臺灣。





這就是我們在家裡常見的『喇犽』

白額高腳蛛
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58)
科名:高腳蛛科 Heteropodidae
俗別名:白額巨蟹蛛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 23~ 30m m,為室內活動最大型的蜘蛛。背甲黃褐色或深褐色
,額區和背甲後方具有灰白色的橫帶。背甲長寬約等長,中央隆起,中窩縱


向, 放射溝明顯。八眼排成二列,前眼列短於後眼列;前中眼小於前側眼。胸板褐色。步足黃褐色,上面具有黑色環狀斑,環斑之中各有一棘刺,刺的基部呈黃色。各步 足的脛節和蹠節下方具有成對的長棘。第II步足最長。腹部橢圓形,黃褐色或褐色,背面通常具有3~4對鑲黑褐色邊的黃斑,後端上方還有一個較大的黃色三角 斑。但斑紋有個體差異。雄蛛體長約15~20mm,形態和斑紋與雌蛛類似,但是其頭胸部背面兩側有大型的「V」狀黑褐色斑紋,與雌蛛明顯不同。



以上摘自農委會台灣常見蜘蛛圖鑑.................陳世煌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aucippe 的頭像
    Glaucippe

    我的生活攝影紀錄

    Glaucip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