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5座龍山寺,依建造先後順序分別是:臺南龍山寺(雍正年間)、臺北艋舺龍山寺(乾隆3/1738)、鳳山龍山寺(乾隆初年)、鹿港龍山寺(乾隆五十一/1786),以及最晚建立的淡水龍山寺(咸豐八/1858)



這些廟宇都是清代時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鄉龍山寺分靈而來;先民為紀念這份淵源,於是也將在臺灣建造的廟宇命名為龍山寺,5座龍山寺主祀都是觀世音菩薩。



龍山寺的主要信徒為泉州府的晉江、惠安及南安等地俗稱「三邑人士」的居民,因此這五座龍山寺也都是位於三邑人群居的地方。



艋舺和鳳山龍山寺雖然比鹿港龍山寺建得早,但都只是二級古蹟,鹿港龍山寺目前則是列入一級古蹟。



去年我跑一趟鹿港龍山寺,才發現921地震後,龍山寺受傷嚴重,正在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整修,出資者是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以及董事長蔡其建,今年初正式修繕完成。



台灣的古蹟經過政府的整修之後,看起來都是煥然一新,失去原有的古樸之貌,修繕完畢的龍山寺也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屋瓦潔白光亮,看起來沒有一點古蹟的味道,還好屋簷底下破壞的並不嚴重,所以略去屋頂,仍然相當有欣賞的價值。





首先是寺廟最前面的山門,三開間,採「重簷歇山頂」,重簷是指有雙重屋簷;歇山是指四面皆有斜坡可以落水。據說匠師使用的工法是減柱法、移柱法,其手法是獨步全台。山門的四個角落各立三根木柱,四個角落靠內側的四根圓形木柱還有牆面的兩根石柱直接承載上層屋頂,外側的八根方形木柱支撐下層屋頂。



進入山門後是前埕,前埕的地面鋪著從泉州運來的
壓艙石」,壓艙石的材質是花崗岩。從前埕可以看到鹿港龍山寺最有名的五門殿。





過了五門殿後就是戲台的空間,戲台與五門殿相連接,突出於中埕,這張照片是從中埕往五門殿拍的,有一群人往屋頂望,這群人佔的地方就是戲台的空間,它的特色是屋簷採「斷簷升箭口」的作法,下層屋簷不相連接,形成挑高的空間,可以增加舞台的光線,讓屋簷顯得高聳華麗,觀眾看戲時可以有更寬廣的視覺空間。



那些往屋頂上看的人就是在欣賞這個八卦藻井」,聽說是台灣目前保存年代最久的藻井(道光11年/1831年),頂心還有一隻金龍盤繞。



再來是正殿,正殿之前有一個中埕,埕內兩旁各有一棵古榕,據說已經有兩百年了。


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形式,面寬五開間,有三個門。


正殿的前面是拜殿,拜殿前有一對龍柱,因為除了單龍蟠柱之外,柱後還
刻有鳳麟鶴龜四種吉祥動物,所以此龍柱又稱「四靈柱」。


正殿前的木窗,古意盎然。


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兩側是韋馱與伽藍護法



拜殿是正殿祭祀的延伸。





拜殿採歇山捲棚式屋頂。


底下有兩具大香爐。



這是後殿,供奉阿彌陀佛。
後殿的前面是後埕,傳說後埕剛好位在龍穴之上。
埕中開了三口
龍泉井」兩個圓井是「龍眼」,方井是「龍喉」,屋簷的燕尾脊是它的龍角





這個就是龍喉,裡面有很多銅幣,只要丟十元硬幣下去就可以許願,不知道靈不靈。



從後殿的圓形月門望去,可以看到正殿的八角門,再往前則是五門殿的彎弓門。



後殿後面新蓋一座五星級的廁所,還有一個瀑布水池,留一張合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aucip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