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們的行程是天壇
搭五號地鐵雍和宮站一路往南在天壇東門站下車
聯票全票是34RMB,可以參觀所有景點
租一台導覽解說機是10 RMB
天壇位於北京城南部,建於明成祖永樂18年(1420年)
耗時14年(1406-1420),與紫禁城一起完工
是皇帝舉行祭天跟祈穀儀式的地方
占地273萬平方公尺,東西長1700公尺,南北長1600公尺
整個天壇公園的配置圖如下,主建築群由北到南依次為
北門 皇乾殿 祈年殿 祈年門 南磚門 丹陛橋 成貞門
皇穹宇 三音石 琉璃門 櫺星門 圜丘台 朝亨門(南門)
最為我們所知的是北方的祈年殿
我們很早就來了,來人已經很多了
草地上有積雪,應該是前一天留下的殘雪
像是一層霜
溫度很低,衣服要穿很多
後方就是祈年殿,我們在祈年殿的左手方東邊的七星石附近
七星石在祈年殿東邊,是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七塊巨石,
據說是有一天夜裡,天門大開,北斗七星落於此地,變成七星石
其實仔細算一下,應該有八顆
我原本是想拍一張藍天白雲下的北京天壇
可惜天公不做美,陰冷的天氣,讓祈年殿顯得非常黯淡
祈年殿又稱祈穀殿,顧名思義,就是祈求五穀豐收的地方
建於明成祖,光緒時曾毀於雷火,後來按原狀重建
高38公尺,直徑32公尺,周遭環繞三層漢白玉石欄杆基座,每層基座有九階
祈年殿內部中間是皇天上帝的御座
御座四角的通天龍柱象徵四季,中層有十二根紅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
外牆還有十二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時辰
中層加外牆象徵二十四節氣
反映出古人重農的思想
祈年殿的後方是皇乾殿,皇乾殿是祈穀壇的"天庫"
大典時祈年殿供俸的"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的神版平日在殿內供俸
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禮,由禮部尚書上香,行三跪九叩之禮
再由太常寺官員將神版迎至祈年殿受祭
皇乾殿內部皇天上帝的神牌
皇帝的列祖列宗神牌
皇帝的列祖列宗神牌
祈年殿往南看,有一個廣場
廣場南方是祈年門,祈年門內有賣紀念品跟餐飲
祈年門
祈年門為祁門殿院落的正門,為廡殿頂建築,
殿宇五楹,中三間為門,崇基石闌,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門制
中門供皇天上帝使用,皇帝進出左(東)門,百官進出右門
祈年門往祈年殿看過去
祈年門後方
走出南磚門,從丹陛橋回頭往北看,依次是南磚門, 祈年門及祈年殿
丹陛橋長360公尺,寬30公尺,連接祈年殿跟皇穹宇,又叫神道
高4公尺,大道下有東西向的卷洞通道,故名橋,是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橋
中間石板大路為"神路",供皇天上帝專用
東側(左邊)磚砌路面稱"御路",供皇帝專用
陪祀的王公大臣只能在西側(右邊)的"王路"上行走
丹陛橋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臨天庭
我們也有走中間的神路,過過當皇天上帝的癮
丹陛橋往南走,會接到皇穹宇的成貞門
走過成貞門後,我們到皇穹宇西邊的飲食部吃午餐
大家都在吃泡麵,女兒難得有泡麵吃,吃得很開心
餐飲部附近有許多百年松柏
有一棵柏樹叫九龍柏,據說植於明嘉靖年間,已經有500多歲
高10公尺,樹幹間有縱向皺褶,將樹身分為九股,像九條龍盤繞而上
吃飽了,繼續我們的參觀行程
進入皇穹宇之前要經過一道櫺星門
再穿過一道琉璃門
琉璃門的旁邊是皇穹宇的圍牆,叫做回音壁
牆高3.72公尺,厚0.9公尺,直徑61.5公尺,周長193.2公尺
牆面光滑,可以折射音
兩人如果各站在東西配殿之後,面壁說話
無論說話多小聲,都可以清清楚楚聽到
會給人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
東配殿,又稱東殿
殿內平日尊藏供俸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
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牌
大明之神
周天星辰等神牌
西配殿
供俸夜明之神(月神)、雲雨風雷諸神神牌
夜明之神(月神)、雲雨風雷諸神神牌
皇穹宇
是放置皇天上帝跟皇帝八代祖宗牌位的地方
建於嘉靖9年(1530),1752年重建,高19.5公尺
是個圓型的殿宇,由八根金柱及八根檐柱共同支撐
殿正中是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俸皇天上帝的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
殿前有三塊石板叫三音石,站在三音石前對著殿內說話,可以聽到回聲
離開皇穹宇,再經過一道櫺星門,可以進入圜丘台
登上圜丘台,往北展望皇穹宇
圜丘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
每年冬至皇帝在此舉行祭天大典,所以又稱祭天台
建於嘉靖九年(1530),乾隆14年(1749)擴建,高5.2公尺
蹬壇石階各層檯面石韓石闌板的數量,均採用九和九的倍數
以應九重天,強調"天"至高無上的地位
祭天時辰為日出前七刻,時辰一到,齋官鳴太和鐘,皇帝起駕到圜丘壇
鐘聲止,鼓樂聲起,大典正式開始,
此時,圜丘壇東南方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雲縹緲,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
皇帝獻上祭品,隨後將祭品焚燒,
祭祀官頌唱時,聖爐點燃,然後一一將祭品投入聖爐燃燒
可以看到圜丘外圍有兩道牆,以櫺星門為進出
四方皆有門,故共有8組櫺星門
每組有三個門,中門最大,供天帝進出
東門略小,供皇帝出入,西門最小,供陪祭百官出入
內牆圓形,外牆四方,意指"天圓地方"
站在頂層的圓形石板敲擊,聲波會被闌板反射,形成明顯的回音
從圜丘壇往北,經由皇穹宇、丹陛橋、祈年殿是整個祭天的行程
由南到北,地勢越來越高,代表人皇登天與天帝交會
我們反向而行,輕鬆許多
但回地鐵時,從天壇東路由南向北,還是走得很辛苦
參觀天壇整個過程僅是經過中軸線
周邊的齋宮、神樂署、宰牲亭、雙環萬壽亭、百花園、月季園都沒參觀到
北京文化古蹟值得再遊,也許有機會可以再去看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