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蕨類,不過蕨類的辨識難度實在太高,研究到現在仍然力有未逮。
然而這些肉眼看來平凡無奇的孢子,微觀下總是美得讓人驚嘆。

粗齒革葉紫萁
孢子羽片在葉的基部,沒有葉肉,孢子囊繞著葉脈生長。


星毛蕨
擁有金星蕨科最有名的小毛蕨脈形,在羽軸旁邊形成〈 字形,無孢膜,孢子囊裸露。


星毛蕨未熟孢子


觀音座蓮
孢子囊比較大型,肉眼即可見,靠近羽片邊緣。
游離脈,最多只有兩分叉。
真脈中間有一條短短的回脈,屬於支持組織,不具葉脈功能。
觀音座蓮回脈短,僅達孢子囊群附近;蘭嶼觀音座蓮回脈長,可到小羽片中脈。


密毛小毛蕨
金星蕨科毛蕨屬,一樣具有小毛蕨脈形,孢子囊長在裂片側脈之上,有腎形的孢膜。


台灣山蘇花
又稱台灣巢蕨,具有鐵角蕨的特徵,孢子囊膜生長在葉脈的一邊。
台灣巢蕨的孢子囊群長度僅到葉軸至葉緣的1/3;南洋巢蕨是1/2;巢蕨則是到葉緣。


野小毛蕨
同樣可以看到小毛蕨脈形


東方狗脊蕨
孢子囊群長條形,與中脈平行,分布兩邊,像狗的脊椎骨,所以稱狗脊蕨。


台灣金狗毛蕨
蚌殼蕨科的特徵,孢膜形似蚌殼,像蚌類一般可裂為兩片。


傅氏鳳尾蕨
鳳尾蕨無孢膜,孢子囊群生長在孢子葉裂片的邊緣,葉緣反捲形成假孢膜包住孢子囊群。


某種雙蓋蕨
跟鐵角蕨不一樣的是它的孢子囊群跨越葉脈兩側。


鹵蕨
這是瀕危的蕨類植物,孢子囊在羽片背面。
此株孢子葉已漸枯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aucip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