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畫面總是讓人想到春天盛開的木棉花,
腦海裡還會浮現幾隻綠繡眼穿梭花間找尋食物。



不過近一點仔細觀看,咦!花朵尖尖一叢叢,突出在枝條之上,跟杯狀的木棉花好像不太一樣。



感覺好像一團火焰燃燒在枝頭,
它有一個英文名稱叫Flame-of-forest,中文名稱叫做膠蟲樹。



膠蟲樹跟木棉樹屬於不同科,除了橙色花色相同之外,似乎沒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木棉花為木棉科,花朵杯狀,葉是掌狀複葉,樹幹長有瘤刺;
膠蟲樹為豆科蝶形花亞科,花朵為典型的蝶形花,葉是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三片,樹幹沒有刺。

像不像藍天之下的火焰



拉近鏡頭,特寫的花序。



膠蟲樹原產地在熱帶亞洲,台灣地區好像只有零星種植。
在彰化和美鎮的道周路最多,是和美鎮的鎮樹,
每年清明時節應該是它開花的最大期,
在我造訪它時,花似乎尚未盛開,很多花都還包覆在花萼之中。
清明的連假應該會開的更為美麗。



爲甚麼叫膠蟲樹,有人說膠蟲會分泌一種蟲膠可以做染料,膠蟲樹剛好也可以做染料,所以命名者就把它聯想在一起。
我是覺得它的花萼黑黑的,像一堆醜醜的蟲子聚集在一起,而且剛被大火燒過呈現膠狀,讓人有膠蟲的聯想



倒吊在藍天之下,一團花序中只有兩朵開放,
像不像部署在空中基地的橙色巡弋飛彈。



這是它的3葉羽狀複葉。
第一眼看到它的樹形時,我會覺得它像刺桐,
刺桐也是蝶形花亞科,3葉羽狀複葉,花也是蝶形花。



花五瓣,比刺桐的蝶形花更典型,至少那兩片翼瓣就很醒目。
因為旗瓣比較重,花立不起來,這張照片龍骨瓣往上翹,旗瓣往下。



兩片龍骨瓣把花蕊包覆起來成舟狀,將龍骨瓣剝開可以看到裡面的雌雄蕊。



白色是雄蕊,黃色是雌蕊。(下面滑鼠墊是梵谷的向日葵)



樹下常有滿地的落花可以撿拾,忘了把它排成心形



回程時看到膠蟲樹粗大的樹根破壞了馬路邊的人行道,顯然它跟刺桐一樣不適合種植在人行道上,
有關單位一定是非常不喜歡它,哪天要移除時,希望不是砍除,而是移植到適合它生長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aucipp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