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經由阿里山公路來到阿里山山脈,在隙頂的二延平步道及頂石棹的頂石棹步道玩了一會就前往奮起湖吃中餐,現做的奮起湖便當口感跟7-11的便當差很多,姊妹都覺得好好吃,很快就吃光光了。
然後經由159甲縣道來到我們的目的地竹崎鄉光華村的頂笨仔社區。光華村其實有3個聚落,分別是茄冬仔、柑仔宅及頂笨仔,頂笨仔海拔最高,大約1000公尺,早期稱作「頂盆仔」,因為戶政人員不懂閩南語,聽錯又誤寫成頂笨仔,一直沿用至今。頂笨仔自1995年成立頂笨仔文化協會,致力於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的工作,讓這邊森林裡的飛鼠密度冠於全國,螢火蟲的數量也是全台第一,2008年曾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年度績優生態旅遊地。所以我們在阿里山櫻花季的尾聲來這兒看飛鼠。
在159甲道路上可以鳥瞰頂笨仔社區,社區的高點有一間很大的房舍,後來才知道那是今晚我們要住宿的觀星園民宿;傳說中的百年苦楝在畫面上可以看到它的高大壯觀,畫面右邊的牛山步道屬於未開發的次生林,許多生物包括飛鼠都在這兒繁殖生長。
然後經由159甲縣道來到我們的目的地竹崎鄉光華村的頂笨仔社區。光華村其實有3個聚落,分別是茄冬仔、柑仔宅及頂笨仔,頂笨仔海拔最高,大約1000公尺,早期稱作「頂盆仔」,因為戶政人員不懂閩南語,聽錯又誤寫成頂笨仔,一直沿用至今。頂笨仔自1995年成立頂笨仔文化協會,致力於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的工作,讓這邊森林裡的飛鼠密度冠於全國,螢火蟲的數量也是全台第一,2008年曾獲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年度績優生態旅遊地。所以我們在阿里山櫻花季的尾聲來這兒看飛鼠。
在159甲道路上可以鳥瞰頂笨仔社區,社區的高點有一間很大的房舍,後來才知道那是今晚我們要住宿的觀星園民宿;傳說中的百年苦楝在畫面上可以看到它的高大壯觀,畫面右邊的牛山步道屬於未開發的次生林,許多生物包括飛鼠都在這兒繁殖生長。

來到頂笨仔社區,這兒的居民會跟你強調這個地方是五星級生態旅遊區。所謂五星指的是社區的五大星星:分別是天上的星星、樹上的星星白面鼯鼠、空中的星星螢火蟲、地上的星星螢光蕈及水裡的星星高山鯝魚。這兒幾乎整年都有很好的觀星條件,不過我們造訪的時間剛好有鋒面來台,北部下著大雨,阿里山區時晴時陰,所以當晚的星星數量不多;螢光蕈出現在4月到12月下雨過後的晚上,我們來的時間是3月31日,碰巧沒看到螢光蕈,聽說夏季時螢光蕈非常茂密,成為小朋友再來一次的藉口;今年的螢火蟲提早大發生,這兒的螢火蟲的數量跟生存環境的面積非常驚人,是我看過螢火蟲最多的地方,民宿主人跟我們說,這幾天的數量已經少很多了,但還是很壯觀;至於樹上的星星白面鼯鼠更是沒讓我們失望,當晚看到很多隻,進入相機畫面的有三隻。


這兒有民宿、露營區、還有很大片的池塘及螢火蟲保育區。中午來到社區時,人煙罕見,像一個人口外流的普通小村莊。一到夜裡,來自各地的觀光客都走出來了,有人賞螢,有人看飛鼠,好不熱鬧。



頂笨仔早期產業以稻米、竹筍、造紙為主,後來產業轉移為種植檳榔、烏龍茶及蔬果,在這兒可以看到農婦忙著採春茶,她們還教我們「一心二葉」的採茶原則。

除了飛鼠、螢火蟲,這兒還有穿山甲、各種青蛙,還有很容易看到的藍腹鷳、台灣山鷓鴣以及林雕,大冠鷲跟林雕每天早上都會在天上巡邏,我們在隔天的早上就有看到,不過沒拍下來。
五星之外,還有三古,分別是百年古樹、百年古廟以及百年古厝。

古樹指的就是這棵苦楝樹,他是全台灣最高大的苦楝樹,高36公尺,樹齡約130年,我們來的這段期間剛好是花期,滿枝頭的紫花,既美又壯觀,很值得觀賞。

由下往上瞻仰這株巨木,上面還附著幾叢崖薑蕨。

古廟指的是這間百年的土地公廟,它是民宿主人劉佳縣的祖父建造的,大約有百年歷史,潮州式的八角稜柱,廟後方太師椅造型的「化胎」,跟美濃地方伯公式的土地公廟相似,透露出此地先民的客家血統。劉佳縣說他們的祖先的確是客家人,來到台灣被閩南人同化,到他這一輩時已經不會講客家話了。


這間廟最特別的是裡面沒有土地公,只有一個石碑刻著「福德正神」。整個廟是由六塊大石頭一體成形雕刻組合而成。

每年4月是頂笨仔地區黑翅螢大發生的季節,不過今年提早發生,3月中已經達到最高峰,聽說閃閃的螢光遮天蔽地,讓人幾乎看不到地面。
賞螢的路線分成大圈跟小圈,小圈走一圈大約40分鐘,大圈則要2個小時,為了要早點去看飛鼠,我們選擇小圈,雖然已經過了高峰期,螢火蟲數量還是很嚇人,是我看過數量最多的一次,難怪這兒的人自誇說台灣的螢火蟲這邊最多。
賞螢的路線分成大圈跟小圈,小圈走一圈大約40分鐘,大圈則要2個小時,為了要早點去看飛鼠,我們選擇小圈,雖然已經過了高峰期,螢火蟲數量還是很嚇人,是我看過數量最多的一次,難怪這兒的人自誇說台灣的螢火蟲這邊最多。

因為是團體行動,所以沒有時間留下來拍螢火蟲,不然我可是躍躍欲試。
這兒的農作物不用農藥,所以螢火蟲自然復育,保育志工不用復育螢火蟲,只要做到保育的工作即可。
這兒的農作物不用農藥,所以螢火蟲自然復育,保育志工不用復育螢火蟲,只要做到保育的工作即可。

這兒螢火蟲一年四季都有,共有15種。
螢火蟲保育區有許多螢火蟲的卡通圖像,妹妹很喜歡跟它們合照。

隔天姊姊要求去一趟螢火蟲保育區尋找螢火蟲,我說白天螢火蟲都躲起來了,結果她還是從櫻花的葉子上找到不少隻黑翅螢。

民宿主人劉佳縣原本從事工程的工作,業餘休閒喜歡打獵,有一次帶著獵物回家,她的太太覺得這些獵物很可愛,打死它們真是很殘忍的事,希望他以後不要再去打獵,從此開啟了他保育野生動物的志業,同時他也說服其他獵人加入保育飛鼠的行列,改變獵人的想法,因此造就了生機蓬勃的牛山步道,促成夜貓子森林的誕生。夜貓子森林裡的飛鼠從只剩10幾隻,到現在已經繁衍了上百隻,帶動了頂笨仔地區的豐富的生態旅遊。
目前文化協會組成不支薪的巡護隊,晚上輪班守護螢火蟲步道及牛山次生林的野生動物。
目前文化協會組成不支薪的巡護隊,晚上輪班守護螢火蟲步道及牛山次生林的野生動物。

劉佳縣說,曾有鄒族青年侵入牛山獵殺飛鼠,他獲報之後進入勸說,鄒族青年拿著獵槍對準他的頭,叫他不要多管閒事,無奈之下,他只好走出步道報警處理,這些獵人後來被判賠100多萬,沒有錢只好坐牢抵罪,聽說獵一隻飛鼠在市面只賣500元,為了區區500元坐牢,實在很不划算。

夜貓子森林擁有台灣三種鼯鼠,白面鼯鼠、大赤鼯鼠以及小鼯鼠,夜貓子森林裡面的天王巨星當然就是白面鼯鼠,因為它最可愛。
鼯鼠俗稱飛鼠,不過飛鼠並不會飛,而是在樹梢間滑行,滑行主要是靠著強有力的後肢搭配翼膜在林稍間移動,前肢的腕部還有一個特化的軟骨構造叫翼型軟骨幫助翼膜張開,翼膜的大小可以影響滑行的距離。

暗夜中用手電筒照射林稍會反射出一對亮點,那是飛鼠的眼睛,因此才有樹上星星的美稱。據說亮點如果是紅色就是大赤鼯鼠,亮點若是綠色就是白面鼯鼠。
我們在八點左右進入夜貓子森林,進入不久就看到一隻白面鼯鼠背著我們吃著植物的果實,桑椹及山香圓的果實是白面鼯鼠最喜歡吃的食物,剛好這時是桑椹結實的季節,所以白面鼯鼠特別活耀。
每個人(尤其是小朋友)看到白面鼯鼠都很興奮,但也都壓抑著雀躍,生怕它從我們眼前跳走。
我們在八點左右進入夜貓子森林,進入不久就看到一隻白面鼯鼠背著我們吃著植物的果實,桑椹及山香圓的果實是白面鼯鼠最喜歡吃的食物,剛好這時是桑椹結實的季節,所以白面鼯鼠特別活耀。
每個人(尤其是小朋友)看到白面鼯鼠都很興奮,但也都壓抑著雀躍,生怕它從我們眼前跳走。

這是第二隻,也是忙著覓食。

最後看到的這隻白面鼯鼠,還從樹幹上一躍而下,看到飛鼠的滑行,大家都一陣驚呼。

在森林中我們還看到一隻黃嘴角鴞,樣子有點兇猛。
第一次拍貓頭鷹,其實很興奮。

隔天清晨五點我們到巃頭巃頂步道觀日出,不過霧氣太大,根本不見太陽。

結果回到民宿時,太陽剛好從山頭升起。

吃個早餐,結束頂笨仔精采的生態之旅。

(2012-03-31~2012-04-01)
相關閱讀
與台灣山鷓鴣及藍腹鷴歡喜相見
夜貓子森林
二遊頂笨仔
阿里山賞花
全站熱搜